“人这一生,总要走一段路升鸿网,是自己心里喊出来的。”
王雯在21岁那年,带着青春与决绝,坐在郑州飞往卢旺达的飞机上,靠窗的位置,她盯着云层发呆。窗外世界明亮而模糊,内心深处,却有条烈火燃成的小径,一头是故乡的麦田,一头,是男人的黑色皮肤和深邃目光。
那一天距她第一次见到穆萨,刚好三年。
2018年,盛夏还没到顶峰,王雯的自考成绩刚公布,她失眠了整晚,在租屋楼下的小面馆点了两碗牛肉面。老板娘问她:“丫头,你怎么吃得下这么多?”
“为将来的幸福吃点苦,是应该的。”王雯咧咧嘴笑。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。
面馆正对面的咖啡店,最近来了几个非洲留学生,个子高,说话嗓门大。其余人她都不敢多看,唯独为那个叫穆萨的男人着了魔。比她大15岁,个子又高又胖,眼神又温和像一锅炖好了的黑米粥。她偷偷画过无数次他的背影。
展开剩余84%有天傍晚,她终于鼓足勇气,走进咖啡馆。
“你好,能帮我调一杯咖啡吗?”王雯羞涩地递上零钱。
穆萨接过钱,声音柔和:“你喜欢甜的还是苦的?”
“我这人啊,把甜的苦的都喝尽了。”她本想开玩笑,却哽住了,眼眶有点湿。那副大男孩的样子,被对方看在眼里。
后来他们熟了,王雯哪怕只是买一份三明治,也总要特意挑选穆萨当班的时段。她会和他说天气,聊民谣,提及河南老家的糯米糍,却又总忍不住提点自己的孤单。
“穆萨,你觉得世界上有没有宿命?”
他愣了一下,笑,“宿命?人生就像非洲草原,有时候吹来风,有时候下雨。”
“我是风还是雨?”王雯倔强地问。
穆萨看着她,沉默了很久,只说了一句:“你像太阳,来了谁也挡不住。”
从这天开始,王雯决定倒追这个比她大15岁的非洲大叔。
可是感情这事,总不是轻巧的。
王雯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他。他们会一起去小区花园坐长椅,聊理想、聊童年、聊未知的将来。夜市灯下,穆萨常打趣她:“你是第一个请我吃麻辣兔头的中国女孩。”
“我还是第一个能让你认真分钱的中国女孩呢。”王雯笑,这句话其实藏着三分骄傲七分柔软。
邻居街坊渐渐有些议论,妈妈电话一句句问,“闺女,你和那黑人咋回事?”
王雯骗不过亲情,只是低声道:“妈,人心都是红的。”
但生活里的风浪,从来不会为爱情让步。穆萨的签证快要到期了,王雯却满身热血:“我跟你走。我倒追的人,哪怕异国也要守一辈子。”
穆萨眼里闪过泪光,“你可想清楚,回我老家是另外一个世界。”
王雯望着他,心想:世上只有经历过风暴的人,才懂雨后青藤为何总向阳。
当飞机落在非洲红土地,王雯的世界彻底改变。
城市不再是灯火通明的郑州,而是卢旺达依山傍水的小镇。这里没有超市,网络慢得像老牛拉车。穆萨家族却极为庞大,二哥、三弟、叔叔、阿姨,还有几十口人。人人笑着欢迎她,传递着浓烈的体味与陌生的亲情。王雯觉得,这种热烈,是中原小镇里难得一见的开放。
婚礼那天,三只白色山羊被牵在中央,非洲鼓乐咚咚敲碎夕阳。她穿着当地的裙子,有孩子们追着喊她“嫂嫂”。
夜深了,穆萨搂着她走进新房,小声许诺:“以后天冷我们一起取暖,天热我们一起乘凉。”
躺在简陋木床上的王雯突然觉得害怕,“如果我将来后悔怎么办?”
穆萨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摸摸她头发,“你就哭,我会等你不哭的时候给你削菠萝。”
她轻笑,眼泪却湿了枕头。
儿子降生那天,下了三天三夜的暴雨。家族院子里聚集了所有亲戚。
婆婆端汤递饭,公公站在门外点烟。就是那一刻,王雯无意间在转角房间看到一间密室。
那屋子贴满旧报纸,墙上挂着几幅奇怪的油画,中间还有一本厚厚的账本和好多照片。照片里,穆萨的父亲与一位中国男人站在铁路边,并肩露齿笑。
心头莫名一紧,王雯找机会问穆萨,“那间房间,你们家在藏什么?”
穆萨静默良久,随即叹息:“那是爸的秘密。他年轻时跟中国援非工程队做翻译,两家结下了生死交情。后来条件艰苦,爸靠帮中国人留下的技术,在这镇上发了家,才有了现在的大家庭。”
王雯怔住。
“可你为什么一直瞒着我?”
穆萨揽着她,轻声道:“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扇门,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打开给外人看的。不过你的出现,好像一把钥匙。”
故事到了这里,并未结束。
王雯终于理解,有些秘密,是为了让亲情更温柔。她开始学着宽心,学着欣赏丈夫家族的每份纯朴,也守护那间贴满旧报纸的房间。
夜里靠着穆萨,墙外青蛙阵阵,轻声低语。
“人生嘛,不就是一场远行?只要有你在,哪儿都是故乡。”
这是王雯最懂自己的一刻升鸿网,也是她最勇敢的选择。
发布于:河南省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